中国电商经过近年过山车式的发展,已经趋于稳定。但另长久以来,假货,一直是阻碍电商发展的最大“黑洞”。
对于假货,消费者深痛欲绝,那么假货横行,谁又该为此负责呢?哪些因素推动国互联网上假货如此泛滥?售面对如此“嚣张”的假货现状,业界和相关部门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?
问题一:中国假货泛滥,为何屡禁不止
制假贩假成本低,政府监管不力,一些政府对自主创新不保护,鼓吹世界加工厂论,导致市场劣币驱逐良币,真货难以生存。而真正想打假的,又因为打假模式陈旧,导致有假不打,打不了,打不净,甚至真假不分。
假货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
在真正的假货电商流通环节中,第三方中间商扮演了重要角色,巨大利益驱使他们造假,并提供给淘宝等不同的电商平台。【详细】

问题三:电商的打假之痛
假货确实是一种历史现象。对于中国来说,尤其如此。但中国互联网业不是假货的原罪,它们自身反而正遭受着假货的困扰。许多所谓的假货案例,根本就不是电商业乃至整个互联网业的原罪,而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原罪。
因为电商本身并没有执法权,它可以关店、清退,但无法遏制线下造假,也无法阻挡造假者改头换面卷土重来。所以线上打假再使劲,线下不配合,有关部门执法跟进不力,只是空谈。【详细】
问题四:假,该怎么打?
目前,全国双打办(我国最高打假职能机构)、公安、知识产权局、质检局等在内的职能部门已积极与淘宝等电商对接,紧密联动,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打假的创新模式,并收到良好效果,为这些部门点赞。那回头来看,哪些部门又缺位了呢?
有意与本刊合作者,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。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否则即为侵权。
[京ICP证090027号]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[B2-20040250] 广告经营许可证[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] 京公网安备110105005607号
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
[京ICP证090027号]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[B2-20040250] 广告经营许可证[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] 京公网安备110105005607号
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